首頁 » 穿漢服的男生有多好看?瞧瞧「古風圈」的妖揚,你就知道了

穿漢服的男生有多好看?瞧瞧「古風圈」的妖揚,你就知道了
2022/03/23
2022/03/23

我泱泱中華,人美物豐,上有華服漢章,后有佳人才子。不論多普通的男生搭配上漢服都會別有一番氣質,而且這份氣質會根據個人的特質表現出獨特的魅力。

倘若 你不知道男生穿漢服可以有多驚艷,那麼看看漢服模特 「妖揚」 造型,絕對會讓你對古典美有新的認識和期待。

如果你也喜歡這種古典又儒雅的風格,就可以在他的身上找一些 靈感

本期漢服穿搭指南就帶大家一起領略 男款漢服 的獨特風采,教你輕松搭配出百變的風格造型。▽

||漢服搭配的風格線索

漢服是中國歷朝歷代傳統服飾的總稱,它最大的特點就是 形制 造型比較多元,幾乎每個朝代都有著自己獨一無二的風格。

秦漢 時期社會的生產力發展還比較低,所以染色和紡織技術水平有限,彩色尤其是深色的布料非常少見。因此,秦漢時期的漢服有一種簡樸古拙的風格。

隋唐 時期,社會高度發展,而且民風比較開放,因此,這一時期的服飾造型亦有一種開放大氣的風格,而且妝容和服飾搭配也漸漸趨向于繁復。

宋元 時期,社會的整體風向又漸趨向于封閉,且理學思想發展深入人心。因此,宋元時期的漢服會給人一種內斂儒雅的感覺。

我們在搭配漢服的時候,要準確把握各個朝代的漢服特色,這樣搭配出的造型既具有古典美,同時也更有歷史帶入感。

||男款漢服造型搭配需要注意的重點

·【以中國傳統色為主體配色】

配色可以表現出迥異的風格,漢服是一種民族性很強烈的服飾,因此我們在搭配色彩的時候既要考慮風格,又要兼顧傳統。

所以選擇中國傳統色為主體配色是一種不錯的仿佛,中國傳統色以 「五色,赤、青、黃、白、黑」 為代表,在具體搭配細節的時候,可以多考慮自己的身材膚色。

比如黑色有著濃厚的秦朝風格,在秦代,黑是是貴族才可以穿著的色彩,它會給人一種莊嚴肅穆的感覺。

除此之外,黑色也是一種 強收縮色 ,上身后可以起到顯瘦遮肉的效果。但在搭配黑色的時候,要多用一些金屬色去提升整體的亮度。

白色是最為百搭的一種色系,它的色彩相容度非常廣,而且不挑膚色,上身后可以搭配更加豐富的色彩,整體的可塑性非常強。

但大家在選擇白色的時候,要盡量選擇偏暖的白色,這樣上身才不會顯得死板,而且會讓你整個人更加儒雅。

赤色、青色、黃色 則是風格指向非常明確的色彩,赤色(朱砂紅)通常大面積運用在吉服的搭配上,它會給人一種熱烈溫暖的感覺。

而青色是一種偏冷的色調,它對于黃黑皮的男孩來說非常友好,會更襯膚色。

||如何搭配出獨一無二的漢服造型

·衣料要同服飾風格相契合

除了色彩,衣料的不同材質也是表現漢服風格和形制的重要區分。如果依照古代的生產力發展來區分衣料材質,我們會發現千年來漢服的衣料不斷優化,種類逐漸增多。

秦漢時期以天然織物棉麻為主,隋唐時代 紗染技術 和絲綢等高級織物得到發展,至于宋明,更高級的綢緞已經開始廣泛流行。

因此,我們在選擇漢服的時候,如果想讓自己的風格更加復古,那麼衣料最好貼近時代。

比如唐制齊胸襦裙就可以多選擇輕薄的紗織雪紡料,而明代的圓領袍就可以多使用厚重有質感的綢緞面料。

·明制圓領袍,儒雅風流

明朝時期,理學成為官方哲學,社會重文風氣盛行,所以在男子服飾的風格上也比較儒雅大方。明制圓領袍就是這一時期男性的代表性服飾, 明制圓領袍 和唐制圓領跑最大的不同就是袖型的設計,明制的袖型比較寬大,它會給人一種瀟灑的感覺。

除此之外,明制圓領袍的裙擺 放量 比較大,而唐制裙擺則較單薄。大放量的裙擺對于身材的修飾非常有好處,可以將腿部的肉感隱藏起來。

但如果你想讓漢服造型更加吸睛,可以在腰間系一條 宮绦 ,宮绦可以起到 劃分腰線 的作用,讓你的 身材比例 看起來更加完美。由于明制圓領袍的風格比較溫潤儒雅,所以我們在衣身上可以設計一些簡單的植物紋樣,以刺繡的方式作為裝點會非常雅致。

除了紋樣的裝飾之外,還可以選擇一些比較襯托人物性格特點的小道具來提升 角色感 。比如一只玉簫,或是一卷古書,都會讓人非常入戲。

·明制對襟長衫,獨樹一幟

明制對襟長衫也有著自己獨特的風格,但這種對襟長衫給人的感覺會比較柔美,適合性格比較柔美的男孩子穿。通常情況下,我們在穿對襟長衫的時候,需要搭配 明制云肩 ,這樣才會更有傳統的氛圍感。

而且在搭配的時候,我們還需要注意 長衫的尺寸 ,如果你的個子比較高,在選擇長衫的時候衣長可以稍長一些,這樣所表現出的溫柔書生氣會更加濃郁。

但如果你的個子比較小,你選擇尺寸的時候一定要貼合自己的身形,衣長最好不要超過小腿中部,否則會顯得整個人比較拖沓。

妖揚不愧是CV界的四大美男之一,穿上漢服溫潤如玉,太迷人!漢服之美在于千變萬化的搭配章法,當你有了一雙發現美的眼睛,會發現美麗和氣質就在自己身邊!


用戶評論
相關推薦
你可能會喜歡